江西华章汉辰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度好文丨打破担保行业的转型僵局——“零售担保”!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的《通过融担促进普惠信贷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中表示,要想打破盈利无力的僵局,首先需要融资担保机构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摆脱“保一赔百”的尴尬局面,同时明悉自身定位与优势,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报告首次提出“从对公担保转型至零售担保”的建议。


国研中心认为,发展零售担保的意义重大,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环节,应当鼓励那些有能力有意愿的融资担保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探索按商业可持续要求向零售业务转型的有效途径。


在对公担保业务基础上发展零售担保,需要根本转变业务模式,其中关键难点在于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例如在传统模式下,单笔业务成本存在刚性门槛,导致融资担保服务难以覆盖小额信贷;传统贷前调查模式成本偏高,且难以适用缺乏财务报表和抵押品的客户。


《报告》指出,发展金融科技是突破这些传统模式约束的有效途径。融资担保公司需要针对银行的风控模式,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包括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具体可与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独立投资研发。


考虑到融资担保的关键环节是识别风险,并有效判断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且研发应用金融科技需要以规模和收益为基础,《报告》建议,在发展零售担保的早期阶段应统筹考虑城乡各类个人客户,除了弱势群体,还应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工薪阶层等数量较广的客户群体。


在国研中心看来,这是打破转型难僵局的必要之举。在形成可行的商业模式后,通过推广普及,逐步下沉服务,向弱势群体渗透并普及融资担保服务。此外,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商业可持续机制可以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所借鉴。


01

融资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营担保机构的减少与退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迅速,国家农担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再担保机构先后成立。 国有担保机构的主导地位持续加强,融担行业各项指标有所回升。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融资担保机构实收资本1.14万亿元,同比增长5%;资产总额1.52万亿元,同比增长5.4%。 但是,这些看似光鲜的数字背后,制约着融资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解决。

787-160I0113019555.jpg

从相关调研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融资担保机构的营业利润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机构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已低于 1%,除了部分规模较大的融资担保机构,多数融担机构盈利能力较弱,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商业可持续性不足。 同时,融担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融担机构并不真正掌握定价权,跟银行合作过程中风险分担机制不足。虽然全国都在推广“政银担”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难以转变思维,更多的希望担保公司成为其风险转嫁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的与担保机构联手进行业务互补,风险共担,惠民让利,支小支农。


02

融资担保机构遇到的挑战


01
政策性定位与市场化运营的思维矛盾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支持,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并根据相关地方规定降低融资担保业务费率的水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政府注资并且给与政策支持,这是毫无争议的,但是并不代表要靠财政补贴去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国务院也曾强调过即使是政府性担保机构,也应在保本微利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既能坚持政策定位,同时又能创新业务拓展普惠金融,最大程度上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何乐为不为呢?


t0104eae609a5eb0e1b.jpg



02
不良率高,业务模式单一

在传统担保业务模式下,服务大中型企业单户授信500万以上贷款的对公业务占比极高,并且大多数企业难以提高有效的抵押品担保,同时关联企业之间互保联保,形成同一资金担保链,风险高度集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问题,将导致大规模的集中代偿风险。通过调研了解,现阶段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级担保机构以创新担保去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在很多县级担保机构,主营模式过于单一,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业务,客户行业集中度过高,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t011b822697ae5451f5.jpg



02
合作银行面较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目前多数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长期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二者在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上不对等,严重制约了融资类担保业务的开展,降低了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金融可获得性。并且担保业务如果选择银行面较窄,容易造成业务的挤压和堵塞。通过对十几家AA+评级的担保机构调查发现,平均每家担保公司均与5-6家银行有合作关系,包括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不同类型的业务根据各行的业务情况和信贷规模有选择性的挑选银行去办理。所以,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新形态,共盈利的合作模式是当务之急。


02

发展“零售担保”的必要性



国务院在《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6号) 中,明确指出,逐步压缩大中型企业担保业务规模,确保支小支农担保业务占比达到80%以上的目标。但现阶段的信贷服务与实际覆盖面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普惠金融客户的定义看,重点是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但从普惠金融的本质看,应服务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这就要求了融资担保机构在向小微企业,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应把业务面拓展到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城镇白领等各群体。以上两点就为发展“零售担保”提供了很好的政策背景支持。


u=133488763,978042952&fm=11&gp=0.jpg


03

开展“零售担保”的优势

《通过融担促进普惠信贷研究报告》首次提出“零售担保”概念,并且建议进一步向普惠信贷人群(小微企业、三农、个体工商户、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渗透。从传统的“对公担保”领域转向“零售担保”领域、从习惯的大额担保业务转向小微担保业务,在多个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调整现有业务结构,缓释企业贷款集中风险度


担保机构现有存量业务,大多数为企业类并且单笔额度均在500-1000万,同时反担保措施单一,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一旦经济下行情况加剧,企业会存在大规模爆发贷款逾期及代偿等情况出现。而零售担保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小,风险分散等特征,这就好比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中。通过零售担保业务的开展,当基数达到一定量后,可以很好的缓释整个风险池,降低代偿和不良的比率。


u=3693907887,2970951333&fm=26&gp=0.jpg


可以开展批量担保业务


零售担保业务单笔金额大都在200万以下,尤其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的金额以10-50万居多。由于金额小,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增长速度和户数的占比,必须要跟具有科技背景的银行合作开发线上授信业务,引入人工智能反欺诈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授信评估模型等新技术。在此之上,既扩大了服务人群,又增加风控能力,同时可以很好的开展批量业务。


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可持续化经营


以一家注册资本金2亿元的担保公司为例,如果按担保费的上限3%来算,这家公司年营收为600万。如果按5倍杠杆来算,营收3000万,刨去经营成本和代偿,利润往往所剩无几,而且这还是理想中的状态。。。根据行业的普遍说法,放大倍数3倍,担保机构能达到收支平衡点,放到倍数5倍,能有些许盈利。但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保费利率的下降再伴随着多来几笔代偿,我估计便难以经营下去。我认为,零售担保可以有效的破除这个僵局,不但可以让业务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坚持保本微利运行的初衷,同时从费率到余额计量的方式上可以做灵活调整。


t011394d262edaae68f.jpg


结语

the

end

融资担保风风雨雨走过了20多年,也经历很多,探究其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业务,或许唯有不断改革,持续创新,做大做强,在具有自己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造血功能,不依赖于财政单维度的输血,才能最终得以生存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